MK体育APP-时隔一年后,孙颖莎再谈两次奥运亚军,只字未提陈梦却又字字指向
句句不提陈梦,字字都是陈梦! 孙颖莎的奥运心结藏在这句“看到乒乓球就恶心”里
两届奥运会,两块银牌,同一个对手。
当央视镜头对准孙颖莎,她笑着复盘两次奥运决赛的失利,全程没提“陈梦”二字。
可那句“每次回忆心里都咯噔一下”,那句教练邱贻可脱口而出的“赛后看到乒乓球都恶心”,早已撕开平静表象——原来巴黎的伤,时隔一年仍未结痂。
东京奥运决赛的第六局,陈梦反手拧拉擦边得分,比分定格在4:2。
镜头扫过孙颖莎,她扯出一个苦笑,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球拍胶皮。
领奖台上,陈梦那句“我的时代来了”响彻赛场,而21岁的孙颖莎低头摩挲银牌边缘,像在确认某种真实的钝痛。
三年后的巴黎,命运复制粘贴了剧本。首局11:4的碾压开局让观众沸腾,第五局9:7领先时,孙颖莎发球抛起旋转、落点、力道都完美,却偏偏擦网弹出界外。
这个失误像推倒多米诺骨牌,陈梦连追4分逆转,最终又是4:2。
场边邱贻可闭上眼,赛后他对着央视镜头苦笑:“那时候看到乒乓球都恶心,她也恶心,我也恶心。 ”
“不敢看回放,但每个球都刻在脑子里。 ”
孙颖莎在专访里轻描淡写,可当主持人追问细节,她突然沉默三秒才开口:“比如巴黎第五局那个擦网球,梦里都会复盘该怎么处理。 ”
教练组数据揭示更残酷的对比:孙颖莎对陈梦生涯17战11胜,偏偏输掉两场奥运决赛。
有球迷调侃:“陈梦专挑最大的舞台克她。 ”
外人只看到领奖台上的眼泪,却不知银牌背后的“生理性创伤”。
巴黎决赛后,孙颖莎把自己锁在更衣室,门外队友听见压抑的抽泣。
第二天团体赛备战,她眼睛红肿却笑着招呼陈梦对拉热身。
混双搭档王楚钦透露:“她练球时手在抖,可一上台眼神就变了。 ”
那场中日女团决赛,她三局横扫早田希娜,最后一球暴冲得分后,却低头盯着球台发愣。
那里没有陈梦,也没有银牌阴影。
沉默是孙颖莎的铠甲。
央视专访中,她用“奥运决赛对手”代替陈梦的名字,用“关键分保守了”掩盖想赢怕输的心魔。
邱贻可点破真相:“她太渴望用金牌证明自己,反而捆住了手脚。 ”
但沉默也是她的武器。
2023年德班世乒赛,她决赛4:2复仇陈梦,夺冠后罕见地捶地怒吼;
2025年多哈世乒赛,她在0:3绝境下连扳四局逆转王曼昱,决胜局擦汗时竟笑着对邱贻可比“OK”。
陈梦的名字始终是隐形主角。
当记者试探问“如何看待两届决赛同一个对手”,孙颖莎端起水杯抿了一口:“我很感激所有对手,她们让我更强大。 ”
而陈梦在另一次采访回应默契:“我们私下会分享止痛膏——她腰伤我肩伤,但上了场只有输赢。 ”
这种微妙平衡在巴黎奥运闭幕式被打破。
孙颖莎作为亚洲代表站在巴赫身旁,当圣火熄灭的瞬间,她突然对镜头灿烂一笑:“输一场球哪有这么多人看? 值了! ”
此刻再回看央视专访里那句“咯噔一下”,答案早已清晰。
那块奥运单打金牌空缺的烙印,那些深夜啃噬心脏的不甘,最终被淬炼成多哈世乒赛领奖台上的双圈金满贯。
邱贻可看着弟子如今落后时还能笑着擦汗,想起巴黎赛后她呕吐完继续加练的画面,只叹了一句:“恶心过乒乓球的,才是真凤凰。 ”